一、原糧制程凈化
除雜系統完善:滾筒篩,除塵系統,磁選器,色選機+風選系統+脫皮機(原糧潔凈最大化,降低霉菌毒素含量)。
粉碎工藝:根據不同產品工藝要求制定不同的粉碎工藝參數。教保料企業增加微粉設備或二次粉碎工藝。
二、配料制程工藝
配料倉專倉專用:用量小,易變質的原料(膨化大豆,膨化玉米)根據配方用量合理投料。
控制配料誤差(靜態0.1%FS動態0.3%FS),定期對配料秤校準。
根據原料比重不同,下料速度不同設置提前量。根據不同喂料絞龍的下料速度和精度,合理使用料倉。
根據配方配比不同采用不同的配料方式,添加量小于20kg的原料(石粉,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增加預混合工藝。
三、制粒制程工藝
環模:根據配方選擇環模孔徑,壓縮比。教保料2.0-2.2壓縮比1:4中大豬3.0壓縮比1:5-6.5。
蒸汽質量:飽和蒸氣:蒸汽輸送管道保溫,增加減壓閥,增加疏水閥。
控制開機料和回流料:開機后將花料清理干凈,使成品顏色一致。建議多清理一些,減少下一工段頭包回機料的數量,提高生產效率。回流料接出,待回機到同配方中,防止交叉污染。
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安裝熱風衛生系統:停機時向制粒系統鼓入熱風,保持設備內部干燥,防止物料內病源微生物的過度繁殖(沙門氏菌等),減少設備腐蝕增加設備壽命。
四、冷卻制程工藝
根據季節不同,制定不同的冷卻時間,冷卻風量。
冷卻器保溫。冬季提高冷卻器周圍環境空氣的溫度。(空氣熱交換機,提高冷卻器進風溫度,降低冷卻物料水分)
大料投放:
每日不定期查看投放原料是否正確,是否按照先進先出投放。
每日不定期查看原料是否出現發霉變質情況。
小料投放:
雙人復核;每3日對小料稱校準一次。
每日不定期抽包稱重檢查是否與配方重量相等。
每日不定期核對配方與所稱重小料是否一致。
倉頂:
每日不定期巡查倉頂,主要查看是否有串倉現象,并觀察粉碎粒度。
每日不定期查看成品分級篩有無漏洞破碎。
每日不定期查看成品分流器 是否有漏料串倉現象。
五、制定防止交叉污染管理制度
科學規劃,垛位整齊,距離適當標識清楚,清潔衛生。
原料車輛的衛生檢查評估,卸車過程一車一清理。
小料配制專袋專用,專桶專用,專鏟專用。
小料混合機徹底清理每周不低于兩次(內壁,投料口,管道等)。
不同品種使用同一混合設備,應在更換品種時對混合系統進行清洗。
遵循無藥物在前,有藥物在后原則,填寫生產線清洗記錄。
合理控制生產線物料排空時間間隔。
清洗料明確標識固定存放,回制相同品種,填寫清洗料使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