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全生產事故頻發,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聯合下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并成立專家組加強安全生產檢查指導。飼料生產作為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安全生產尤為重要。為確保飼料安全生產,必須對飼料生產企業進行全面安全生產大檢查,做到預防為主,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永恒的話題。
1 飼料安全檢查主要內容
1.1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及體系建設
是否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重點是粉塵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特殊崗位操作員是否經過培訓,持證上崗;是否有安全生產安理員,并定期巡查和記錄;是否建立安全生產隱患排除制度和問題臺賬;是否建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并開展應急演練;是否定期進行安全生產知識及應急技能培訓,并有記錄和影像資料。
1.2 粉塵防爆
生產線是否有除塵設備并正常運轉;生產區電氣設備是否有防爆功能;是否定期清理粉塵。
1.3 安全防護設施與警示標識
電柜、電箱等是否有警示標識;壓力容器、高溫設備、設備傳動裝置是否經過資質機構定期檢測并取得合格證,是否有安全防護;生產車間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易燃易爆飼料原料應單獨存放在通風、避光的原料庫或區;實驗室危險化學品是否有獨立的存儲柜,且嚴格落實雙人雙鎖制度。
2 存在的安全問題
按照飼料安全生產重點檢查內容,對轄區內飼料企業進行全面詳細的檢查,發現普遍存在:消防設施設備配備不齊,滅火器不足;安全警示標識張貼不醒目,數量不夠,無法起到提醒警告作用;實驗室危險化學品雙人雙鎖落實不到位,購買使用記錄不完善;部分企業壓力容器檢測合格證未懸掛等等。
檢查中存在的隱患問題極易發生安全事故,飼料企業要時刻提高警惕,組織專業人員對企業存在問題進行自檢,排除問題點,建立臺賬,做到件件有著落,有記錄,以防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3 飼料安全生產管理對策
3.1 建立并落實安全生產制度
飼料企業法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本企業的安全生產負主要責任。建立企業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企業員工對制度的學習和執行,做到定人、定崗、定責。企業要持續開展自查自糾,定期對安全生產知識進行考核,加強實踐大比武,確保安全生產不出事故。同時,地方飼料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本轄區飼料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從外部督促企業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并要求企業每年與飼料主管部門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嚴格落實承諾內容。
3.2 加大飼料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力度
按照我國飼料行業法律法規要求,飼料主管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和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文件,積極開展飼料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從人員的管理、制度的建立、設備的管理和維修、原料的管理等方面對制度的實施進行詢問和檢查。對生產中消防設備、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和使用等提出整改建議,要求限期整改,并做出整改報告,消除安全隱患。
3.3 加大飼料安全生產知識宣傳與培訓
樹立安全生產第一的原則,提高安全生產意識,這對飼料生產至關重要。充分利用電視農業專題欄目、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媒體,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強生產者、銷售人員、使用者的法律意識。飼料監管部門應組織開展飼料企業安全生產專項培訓,邀請行業專家對最新法律法規進行解讀,對國內外飼料安全生產現狀進行講解,提高生產者的安全生產理論知識,消除問題隱患。
3.4 強化突發事故應急預案處置
飼料企業存在機械傷害、火災、爆炸、粉塵污染等眾多不安全因素,建立并落實突發事故應急預案處理制度對安全生產必不可少。企業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飼料加工系統粉塵防爆安全規范》等相關要求,制定應急預案,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加強應急處理操作技能知識培訓和演練,形成一套完備的指揮體系、應急隊伍、處理措施和善后處理系統。
4 小結
安全生產重于泰山。企業只有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加強自查自糾,建立問題臺賬,排除安全隱患才能實現盈利最大化。監管部門也要不斷強化責任,加強監督檢查,確保飼料行業安全健康發展。